一、掛杯的一定就是好酒嗎?
許多人在購買葡萄酒或是品酒時都非常喜歡觀察葡萄酒的掛杯,而影響葡萄酒掛杯程度的是酒精、糖分以及甘油,由于大多數的頂級紅葡萄酒都是酒精濃度較高(12.5°或以上),或是殘糖、甘油等物質含量較高的酒體厚重,口感豐滿的優質葡萄酒。因此有不少人將“掛杯”與“好酒”劃上等號。
然而酒精度是掛杯形成和流速快慢的重要因素,酒精度越高,掛杯形成的越慢,流下來的速度也越慢,所以掛杯跟酒的質量沒有關系,正確的觀點應該是“掛杯不一定是好酒,但好酒一定會掛杯”。
二、葡萄酒存放時間越久越好喝?
“葡萄酒越陳越好”的誤區大概來自我們常聽到的那句“來瓶82年的拉菲”。其實葡萄酒一般不講究保質期,而是注重“最佳飲用期”。每一瓶葡萄酒都有自己的生命曲線,就像拋物線一樣,到了頂點就會往下走。對于市面上90%的葡萄酒來說,最佳飲用期都在上架后1到2年。只有那些高品質,存儲得當的葡萄酒,才會越陳越好。
即便是大拉菲,也不是越陳越香,不同年份的大拉菲可能具有二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以上的陳年能力。而一旦超過這個時間,酒的味道也會慢慢下降,變得寡淡無味,甚至無法飲用。
三、葡萄酒為什么嘗起來有點“澀”?
許多人在第一次喝葡萄酒時會覺得嘴巴里有一種苦澀感,而這種“澀”的感覺是來自葡萄酒中的單寧。單寧是葡萄酒酚類物質的一部分,主要來自于葡萄皮本身,也有部分單寧來自發烤后的橡木桶,它是紅葡萄酒的天然防腐劑。通常喝下單寧比較重的紅葡萄酒,舌后到喉嚨之間那部分會感覺比較干,這稱為收斂性,單寧的內部分子和唾液里的蛋白質結合后產生凝結,使口腔內部表層產生鄒折感,從而漸漸的干燥。
不習慣這種澀感的人,可以先從白葡萄酒喝起。白葡萄酒雖然也有單寧,不過相對比較少,一般是由白葡萄或去皮后的紅葡萄釀制,由于白葡萄皮的單寧很少,所以即使有收斂性,多半是由于木桶的單寧滲透造成。
四、葡萄酒都需要醒酒嗎?
葡萄酒在喝之前,酒體都處于一個相對密閉的環境下,所謂腐水不流,醒酒就是為了讓這譚死寂的水煥發出應有的活力,為了令本來很生硬的單寧變得圓潤,為了葡萄酒達到更好的平衡,也是為了突出它的特點。
但不是所有葡萄酒都需要醒酒,如果你手中有一瓶酒體單薄,結構疏松,果味平淡的酒,那你就不應該去醒酒了,因為醒酒還會使它薄弱的結構更為虛弱。而最需要醒酒的葡萄酒,那當然是酒體厚重,單寧強勁的,如赤霞珠類。